最资讯丨遏制功利性评价,促科教工作回归本位

2023-01-08 10:30:34    来源:中国科学报    


【资料图】

评价中的功利性问题泛指评价活动被掺杂进各种功利目的,并由此引发负面效应。当下,针对教育科研机构及个人的评价活动众多,其中不乏功利性问题。如果任由其滋生蔓延,将导致教育科研人员的追求目标严重异化,出现评价“数据”表面繁荣,但实际质量却下降的局面。

关注评价中的功利性问题,自然要把目光放在相关管理部门身上。因为这些部门组织的评价活动大多包含资源分配的成分,与被评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就比较容易产生功利性问题。

现实情况也是如此——对于上级部门组织的评价活动,不管其是否科学、合理,基层单位及个体都会全力以赴地参与其中,并力争取得最好成绩,因为这可能直接关系到其学术名利或资源的获得。与此同时,为了能在评价中胜出,他们大多会“不假思索”地把评价指标当作第一目标追求。

然而,评价指标未必能准确反映学术工作及成果的实际情况,更不应成为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目标。学术团队或个人为功利目的而去迎合评价指标,会导致其工作目标偏离,甚至背离本真。

就拿当下竞争激烈的人才计划、重大课题和平台基地等重要项目来说,虽然国家对其投入不少,但产出往往不尽如人意。个中原因十分复杂,但有一点却比较清楚——不少拿下这些项目的领衔“大牛”并未潜心于相应的工作。既然“大牛”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项目,为什么要竞争这些项目?其中的功利性问题显而易见。

从更广泛的角度看,评价中的功利性问题也相当严重,尤其是有的权威“大牛”整天不是想着如何把教育和科研质量搞上去,而是为自己和相关利益者“争名夺利”。这种做法的示范效应是极其糟糕的,阻碍了真正的创新人才和成果的产出。

正因如此,防止和减少评价活动中的功利性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带好头。

在这方面,一是要严格控制评价活动的数量。从本质上讲,人才和成果不是评出来的,如果条件不成熟而贸然开展,最终会沦为“数数字”,这也是“五唯”成为顽瘴痼疾的根源。二是要坚决以“成果论英雄”。学术同行之间无等级高低之分,“大师”“泰斗”只是荣誉尊称,学术评价唯有看成果内容本身,才能营造出促进人才和成果辈出的公平竞争环境。三是要尽可能把评价结果与短期利益脱钩。教育和科研工作自有魅力,有志者不需要用名利吸引。教育科研经费必须用于工作本身,不应成为对评价结果的“奖励”。

总之,要从制度上遏制评价主客体的功利想法及行为,确保教育和科研工作回归本位。在2023年,我希望在这方面能够看到一些向好的转变。

(作者系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h001]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