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喜胖不胖(转载请注明出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昨天喜胖和博格的直播, 第一次尝试和粉丝朋友随机(语音)连麦的新模式 (不用担心露脸的问题)。
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一个有关投资的问题,不限范围。
比如现场有人连麦问“自己持有的XX基金亏得多了,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XX行业还能追涨吗?”、“如何做行业轮动?”等等。
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随机连麦了7、8个粉丝朋友,后台等待连麦的朋友还有50多个。
如果大家觉得这种形式不错,以后每周固定安排一场随机连麦直播 ,这次没等到的朋友可以等一等。
投资路漫漫,我们的陪伴也不止一周。另外,旁观他人的问题,也是对自己投资的一种审视,感同身受的部分可以共情,不同意见的部分可以思考。
投资从来就没有绝对答案,审问、慎思、明辩,最后才是笃行。
喜胖挑了两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化为文字版来和大家分享:
1.跟投的游戏基金,持有收益赚了40%,上周五卖了一半,剩下的要怎么办?卖的一半是否可以开始买港股基金?
博格: 首先,扎心也开心粉丝朋友抄底博格赚的比自己多。
博格的持仓只是作为一个投资者参考,博格自己暂时不会卖出,主要因为买入前是以长期投资的角度来决策的,不是为了赚短期波段,同时,游戏动漫指数目前也很看好,这几天市场的关注度上来了,但机构和很多散户都还没开始配置(追涨),所以短期可能还有机会。
如果没有港股仓位,现在买入港股是个不错的时机,如果已经重仓了,不建议再加仓了 ,因为博格即使再看好港股,也无法预测它什么时候能涨,如果中短期没有大涨,仓位过重容易拿不住。
喜胖: 已经有无数例子来验证长期投资(至少3-5年)的收益率一定比短期要好,当然前提是选好标的,且买入时机不能太贵,两者缺一不可。
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能“拿得住”。其实“拿得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因为跌得多的时候心里会慌,涨得多时候心里也会慌,所以每个人都要找到一个让自己“拿得住”的方式。博格的择时基本是以年为周期的,这种心理承受能力未必适合所有普通投资者。
如果短期内某只基金涨幅很大,比如像这位粉丝朋友提问的游戏,买入后短期涨了40%,这个时候要思考的是:什么样的方式自己能“拿得住”?而不是还能不能涨?会不会回调?
如果涨个10%、20%就立马清仓,大概率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特别是在结构性的市场行情中,很容易演变成“你卖出后继续大涨,你买入就持续阴跌”的结果。
假设卖掉1/3或者一半的仓位,自己心理会好受一些,同时也能拿得住,那就部分减仓,但最好不要一次性清仓,这样上涨还有至少一半得仓位,下跌也亏不了。当然,如果自己对于投资有观点,觉得自己能“拿得住”,那么依然可以继续持有。
2.连麦的朋友表示,自己认同“分散配置”的理念,但过去自己买了太多医药、军工、新能源等机构重仓/明星基金经理的基金,最近因为博格又配置了信创、游戏等基金(但不多),目前不敢追涨,求问如何做到分散配置?
博格 :首先,长期看好军工、医药和新能源。
目前军工、医药仍然是自己的行业重仓(医药10%、军工15%),而新能源在2021年高点清仓过一次,去年底重新开始买入,目前仓位在5%,会考虑继续加仓。
最近比较火的的信创、游戏、人工智能也是长期看好,但是仓位占比并没有很高,分别约为2.2%、1.7%、3.3%,合计约为7.2%。 买入时间不长,但收益率还不错。
投资久了就知道分散配置的意义了,建议不要追涨短期涨幅过多的行业,如果真的看好,可以等回调再大一些的时候买入。
喜胖 :
1.任何时候我们统计行业的仓位配置,是按照“此刻的仓位金额”来计算的,而不是“投入了多少本金”。
2. 有分散投资的意识很重要,但不要“为了分散而分散”。 比如说,我们经常强调单一行业持仓建议不超过10%,但并不意味着此刻买入,就要全部一键行业配满,同时还都不超过10%。
投资是动态的,不是看着静态估值来刻舟求剑买入的。 对于短期内上涨很多的行业,审慎不追高没问题,因为追高即意味着对“未来潜在回报率的减损”。可以留好一定的动态仓位,等到有机会的时候再加仓。
同时, 不需要每天都买卖/调仓,当前市场如果没有特别合适的标的,可以先把工资结余放在货币基金里,等到合适的时候再出手。
最后,喜胖很想感叹,因为昨天连麦的不少 女性粉丝朋友 收益都不错,不仅做到了分散配置, 尤其是那个抄底博格游戏的女粉丝,在抄底博格游戏亏损10%之后竟然又加倍定投,妥妥的在底部疯狂吸筹 .....
感觉女性投资者的敏感度和耐性似乎比男性投资者更高一些。(管中窥豹,不一定对)
行业涨跌和市场温度
2023年3月29日,市场温度38.26摄氏度,整体市场仍然处于正常偏低的位置。统计数据不易,大家点赞支持。
风险提示:以上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也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