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元丰电控:“技术开发服务”大幅增长疑调节收

2023-04-18 05:44:50    来源:华之声    

武汉元丰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元丰电控)主要从事机动车辆主动安全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核心产品为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广泛应用于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及摩托车。

公开消息显示,元丰电控拟冲刺创业板IPO上市,计划募资4.06亿元,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将于4月19日审议其首发事项。透过现象看本质,华声财报分析发现元丰电控潜存一些问题和风险,具体如下:


(资料图片)

一、营业收入有注水嫌疑,成长性遭监管层一再问询

2021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元丰电控营业收入分别为35470.52 万元、45816.90万元、45799.18万元 和 54806.01万元,2020年、2021 年和2022年分别增长29.17%、-0.04%及19.67%,收入增长总体呈波动下滑之势。

1.2021年第四季度收入异常,或存在人为调节跨期收入

据招股书及问询回复,元丰电控2021年第四季度收入较为异常。

各季度收入情况及同行业对比情况(来源:招股书)

2020年至2022年,元丰电控第四季度收入占全年比重分别为32.06%、 38.92% 和31.17%, 2021年相较于2020年激增了近7个百分点 ,此外,同行业可比公司同期第三季度收入占全年比重的平均值分别为32.53%、30.30%和33.49%,两相对比,元丰电控2021年第四季度38.92%的收入占比显得尤为异常。

对此,华声财报进一步发现,元丰电控在2021年12月的销售额金额较大,为9318.22万元,而2021年第四季度销售额累计为17823万元,即: 12月份的单月销售额占第四季度收入比例高达52.28%,在全年收入中比重竟也占到20.35%

2021年作为报告期内非常关键的中间年份,元丰电控业绩表现却并不好,一是营业收入成长态势趋于疲软,甚至较前一年度呈现负增长;二是公司现金流情况持续恶化,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更是跌为负值。再结合2021年末应收账款余额大幅增加的情况,针对第四季度收入异常,尤其12月收入畸高的情形,元丰电控极有可能存在提前确认收入的行为。

2.报告期突增大客户助业绩扶摇直上

作为元丰电控在2021年新开拓的大客户,上汽集团首次合作就跻身为公司的第三大客户,贡献业绩 6690.64万元 ,占公司营收比重16%;到了2022年上汽集团更是一跃成为元丰电控第一大客户,销售收入 1.12亿元 占公司营收比重21.54% ,并且超出第二大客户近2700万。

如果没有上汽集团的加持,元丰电控不仅是2022年的营收难以突破5亿大关,其报告期内的成长性也是不够看。上汽集团的大订单可谓“及时雨”让元丰电控的业绩实现亿元级别的增长,更加契合了创业板对成长性的要求。

而上汽集团作为新增客户如此鼎力支持,自然也招来了监管层的怀疑。

通常来说,汽车整车厂商对汽车电子产品供应商管理十分严格,供应商需在产能规模、产品质量、研发能力、质量管理等方面经过考核,通过资质认证才能进入整车厂的供应商体系。

上汽集团作为元丰电控IPO受理前一年突增的新合作伙伴,首年合作的磨合期就采购了六千多万,次年更是飙升一亿以上,也难怪监管层会质疑元丰电控“进入客户的供应商体系是否依赖特定人员、是否存在商业贿赂等违法违规行为”。

3.“技术开发服务”大幅增长疑调节收入

据招股书,元丰电控“技术开发服务”各期收入金额分别为1225.48万元、3940.97万元和 2640.23 万元, 2021年度,公司技术开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715.50万元,增幅221.59%

何为技术开发服务?元丰电控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的技术开发服务收入来自于为整车厂进行标定开发服务”,至于具体开发什么技术、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相关表述却十分朦胧,遂监管层在书面反馈问询中要求元丰电控做出进一步说明。

元丰电控回复“按照整车厂客户需求,技术开发服务通常包括 车辆提交、样车改装、初始数据收集、匹配标定(常温标定 和/或冬季标定)及验收 ,技术开发服务验收后,客户将根据市场需求等因素向公司下达采购订单。”

此外,元丰电控表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技术开发服务储备项目相对充裕,并且该项业务收入的增长具有可持续性”。

对此,华声财报却认为这项业务并非这么简单,原因如下:

①从经营的角度来看: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研发是技术创新的保证。然而,为了专注核心业务、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 实务中,较多企业通常会选择将部分 非核心技术开发工作 外包出去。关于这一点,从整车厂客户委托元丰电控进行“ 初始数据收集 ”这项技术服务,就能了解到,所谓的“具有可持续性的技术开发业务”都是一些非核心、非机密的基础技术开发,并不具备任何含金量。

元丰电控是以销售实物产品为主的公司,而技术开发服务这种非实物业务大多是属于软件外包公司的范畴,跟元丰电控主营业务几乎毫无关系。结合2021年度元丰电控整体业绩增长率为负数,而技术开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715.50万元,明显是公司2021年主营产品销售收入较差,拿技术开发服务冲业绩,如果没有这2700多万,元丰电控2021年总收入下滑会更严峻。

② 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元丰电控承接整车厂客户技术开发服务订单后,公司内部承担技术开发工作的想必不可能是生产人员、销售人员或管理人员,也就是需要研发部门来完成,这也让人不免忧心公司研发团队是否还有足够精力去研发提高自己公司的产品。为了一份营收把研发人员用在承揽的技术开发服务上,这是不是丢了西瓜捡芝麻?对于未来长期的发展又是否有利?

此外,元丰电控在承接技术开发服务中存在聘请第三方公司进行产品设计、咨询的情形。报告期各期的技术开发费金额分别130.92万元、191.22万元和417.06万元。换言之,也就是说元丰电控虽然接下了客户这些技术开发业务,但自己却并不能完成这么多工作量,亦或是技术水平不够,便又将之转包给其他第三方。

2022年,元丰电控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9.67%,当然,这主要得感激上汽集团。宣称“公司技术开发服务储备项目相对充裕,并且该项业务收入的增长具有可持续性”的元丰电控在这一年“技术开发服务”却不增反降,同比减少了1300.74万元,下降幅度33.01%。至此,元丰电控用技术开发服务调节业绩的嫌疑已经显而易见、无庸赘述。

4.燃油车销量持续大幅下滑,核心产品收入已届天花板

报告期内,元丰电控主要收入来自于销售燃油汽车ABS产品,2020年至2022年,燃油汽车ABS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3.72亿元、3.33亿元和2.9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81.20%、72.73%和53.25%(2022年销售较不理想是受市场汽车芯片短缺的影响)。

据公开资料,2016年至 2022年,中国燃油汽车产销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趋势;其中, 2017年,中国燃油车销量达到了惊人的2810万辆,这也是历史上最高的峰值,而后几年持续下滑,一直降至2022年的1997万辆 (下图)。

2016-2023年,全国燃油车销量及预测(资料来源:能量研究院)

通过以上信息,我们不难看出当前国内的燃油车销量规模逐年显著走低,而这种从2017年开始的下滑走势仍然未见转机。也就是说,伴随着燃油车市场体量的逐渐萎缩,元丰电控目前的核心产品收入恐怕已经达到瓶颈,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要面临相关产品业绩增长的“冰河期”,公司的成长前景并不十分乐观。

二、关联交易缘何越减越多?

1.关联方“上海辛贤”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辛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辛贤)成立于2013年5月22日,由杨怀军持股90.00%、其妻彭利持股10.00%, 杨怀军为上海辛贤实际控制人

杨怀军与元丰电控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曾持有元丰电控旗下子公司山东元丰汽车电控系统有限公司(下称:山东元丰)24%股份并担任其副总经理一职。此外,杨怀军还持有“武汉泰盛佳”24.49%股份,而武汉泰盛佳则是元丰电控部分核心员工及外部顾问的持股平台 。由此可见 杨怀军与元丰电控关系密切。

报告期内,元丰电控向上海辛贤的关联采购金额分别为1151.14万元、872.90万元和1142.87万元,并且,部分原材料采购价格均明显低于其他第三方向上海辛贤的采购价格。详情如下:

(1)境外市场:2020年度,上海辛贤向元丰电控销售的轮速传感器平均单价为14.90元/件,而向除元丰电控以外的其他方销售的轮速传感器平均单价为16.00元/件;

(2)境内市场:2021年度,上海辛贤向元丰电控销售的轮速传感器平均单价为24.06元/件,而向除元丰电控以外的其他方销售的轮速传感器平均单价为25.00元/件;2022年度,上海辛贤向元丰电控销售的轮速传感器平均单价为21.67元/件,而向除元丰电控以外的其他方销售的轮速传感器平均单价为22.20元/件。

并且自2019 年,上海辛贤便成为元丰电控所需产品“轮速传感器”的唯一供应商。至于为何选择上海辛贤为唯一供应商,元丰电控在问询回复中解释为“上海辛贤的轮速传感器在满足性能指标的同时具备一定的价格优势”,虽然表述委婉,但仍能从中听出主要原因是上海辛贤的销售价格更低。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华声财报在企查查上查询到的信息来看, 上海辛贤2022年参保人数仅 3人 , 试问:作为元丰电控“轮速传感器”唯一供应商,上海辛贤自2013年成立发展至今,3人的参保人数,究竟如何完成对元丰电控每年上千万元的供货规模?难道说上海辛贤是个特殊的贸易商?

2.关联方“丰越电动”

无独有偶,元丰电控与其另一重要关联方武汉丰越电动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丰越电动)之间的合作也疑点重重。

资料显示,丰越电动成立于2019年,此后的2021年6月21日,元丰电控以220万出资额入股丰越电动,持有其9.91%股份,元丰电控的财务总监谢永明(同时任元丰电控董事、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在丰越电动兼任董事。

报告期内,元丰电控主要向丰越电动采购汽车V30和摩托车M30电机,支付货款分别为600.91万元、1892.70万元和2905.61 万元。

问询回复显示,丰越电动于2020年开始进行摩托车M30电机的开发;到2022年,其M30电机已实现量产。与上海辛贤相似的是, 元丰电控表示短期内丰越电动为公司“摩托车 M30 电机”的唯一供应商

基于上述信息我们了解到,丰越电动在2019年刚成立,2020年才开始M30电机的开发,并在当年就通过了发行人供应商的筛选与评价,一跃成为元丰电控的重要供应商。

反观元丰电控,不早不晚,在丰越电动M30电机量产的前一年度(2021年),以迅雷之势入股。二者如此明显的“暧昧”,实在令人怀疑丰越电动就是元丰电控一手扶持起来的关联方供应商。至于采购金额持续增长,元丰电控表示是因为“丰越电动的产品被公司认可具备质量、价格等方面的竞争力”,说白了还是因为价格便宜。

关联交易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因为关联交易是建立在关联关系基础之上撮合成的交易,本身即带有潜在的利益倾向性,虽然监管机构并不禁止关联交易,但也是希望拟上市公司尽量减少关联交易,以充分体现企业自身的独立性和竞争能力,而在招股书中出具《关于减少和规范关联交易的承诺》,几乎是拟上市公司的标配。

元丰电控自然也不例外,其控股股东元丰投资、实际控制人吴学军都在招股书中出具了《关于减少和规范关联交易的承诺》(下图),表示要避免、减少和规范关联交易。

《关于减少和规范关联交易的承诺》(资料来源:招股书)

基于元丰电控与关联方上海辛贤、丰越电动的交易金额不减反增,监管层问及“是否与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关于减少关联交易的承诺冲突”,元丰电控却又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向丰越电动采购金额逐年增长具备商业合理性及必要性,与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出具的关于减少关联交易的承诺不存在冲突。”这简直是睁眼说瞎话自相矛盾。

关联交易的商业合理性首先关注必要性,上述两家关联方供应商,元丰电控向其采购的原材料均不存在稀缺性或专有性,不属于必须要发生的关联交易,发行人不向市场独立的第三方进行采购皆因关联方供应商的价格更低。

综上所述,关联方供应商为公司承担成本费用痕迹较重,也成就了公司优于同行的毛利率:报告期内,元丰电控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0.51%、31.14%和27.64%;而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分别仅为22.12%、20.93%和20.45%,二者相比较之下悬殊显著,元丰电控各期毛利率均高于可比公司均值5-10个百分点。

基于元丰电控异高于同行的毛利率,为其承担成本费用的供应商或许不止以上两家,只不过以上两家因为有明显的关联关系才得以大白于天下。

3.重要原材料生产壁垒低,为何依赖单一供应商?

除了上述两家主要关联方供应商是部分所需元器件的唯一供应商,元丰电控还存在其他重要原材料依赖单一供应商问题。

据招股书,ECU为公司电控制动系统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期ECU总成和ECU组件采购占比在 45% 左右。

报告期内, 元丰电控 仅向汉拿科锐动采购ECU总成,资料显示,汉拿科锐动隶属于韩国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汉拿集团, 元丰电控 各期向其采购金额分别为1.29亿元、1.12亿元及1.45亿元,占各期原材料采购金额的比重分别为43.54%、38.36%以及37.30%,汉拿科锐动为公司报告期各期第一大供应商。

在首轮问询中,监管层要求 元丰电控 “结合原材料的市场报价、不同渠道的采购单价,分析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的公允性”。

对此,元丰电控回复称“公司仅向汉拿科锐动采购ECU总成,不存在不同渠道采购ECU 总成的情况,为进一步分析采购价格的公允性,对公司采购的主要ECU总成的自制成本和采购价格对比分析如下:2018年和2019年,向汉拿科锐动采购ECU总成比自制价格低分别低2.35%和12.45%。”

这样的回答看起来似乎合理,然而,对于对于一家拟上市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核心原材料,在报告期内竟然只有一个供应商,并且在用量这么庞大的情况下,自制价格竟然比外购价格高?难不成供应商不考虑利润、以成本价向公司做慈善销售?

其次,在第二轮问询中,监管层也曾要求公司“进一步说明对外采购价格低于自制价格的合理性”,而元丰电控则表示“汉拿科锐动是专业的ECU制造商,其具有电子元器件采购及生产规模效应”。虽说元丰电控的回答看起来是符合逻辑的,但仅仅笼统地表明“汉拿科锐动”如何如何专业,因而其供货价格低于公司自制价格,这样的解释究竟能否被监管层所采纳还尚且存疑。

最后,关于监管层询问公司是否存在单一供应商依赖风险,元丰电控明确表示 “公司所使用的ECU总成均为公司自主设计,且ECU总成生产技术不存在明显壁垒” 。从这番回答中,我们能够得到一条重要信息,即公司主动承认了ECU总成的生产难度小,既然如此,那公司为何仍然只采用汉拿科锐动一个供应商?这前后的回答逻辑明显是矛盾的,也难怪监管层多次问询并质疑元丰电控为何高度依赖汉拿科锐动,这其中较有可能存在其他利益安排。

三、应收账款与存货双高、偿债能力弱于同行

据招股书,从资产结构来看,元丰电控应收类款项及存货占比较大。具体如下:

2020年至2022年, 元丰电控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及应收款项融资整体呈“膨胀式”增长,合计金额分别为 1.54亿元、2.27亿元和2.57亿元,占流动 资产的比重分别为 44.92%、67.58%和51.99%。

同时,元丰电控各期的 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6818.60 万元、7819.32 万元和 10844.31 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分别为 19.93%、23.31%和 21.93%,存货规模逐年增长且占流动资产比重较大。

经过华声财报计算,元丰电控各期的应收类款项与存货合计占公司流动资产的比重分别为 64.85%、90.89%和73.92% ,占比之高令人咋舌。流动资产是维持企业日常经营所需的基本,而元丰电控的流动资产绝大部分被应收类款项和存货霸占,说明公司资金流动性较差,甚至于影响正常运营。

此外,华声财报对元丰电控的偿债能力做了简单分析。

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偿债指标对比情况(资料来源:招股书)

由表格可知,元丰电控各项偿债指标均存在弱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的情况:

元丰电控流动比率各期分别为1.35、1.39和1.42,而可比公司均值则分别为1.91、2.70和2.13;

元丰电控速动比率各期分别为1.08、1.07和1.11,而可比公司均值则分别为1.60、2.33和1.83;

在资产负债率方面,元丰电控各期分别高达64.30%、59.36%和57.74%,而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各期分别仅为45.41%、41.79%和47.17%。

以上种种迹象均在表明,元丰电控目前的偿债压力大于同行业可比公司,但就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仍进行了分红。2021年,元丰电控分红3000万元,这一数值几乎是当期净利润的一半,并且当期的营业收入同比2020年略微下滑,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状况也较差转为负值(-5213.16万元),即公司日常经营的现金流流出大于流入。元丰电控在经营状况最差的这一年分红3000万,其背后动机耐人寻味。

四、财务内控屡不规范,暴露内控意识淡薄

纵观以往企业IPO审核情况,财务内控规范与否,一直是监管层在对拟IPO企业进行是否符合上市标准研判时尤为审慎的关注点。

报告期内, 元丰电控 存在票据买卖、第三方回款、个人卡代收代付等多项财务内控不规范的情形,详情如下:

①票据买卖: 公司存在向第三方非金融机构买卖银行承兑汇票的情形,累计涉及票面金额为 4,409.79 万元,累计赚取贴现利差为54.05万元;

②第三方回款: 金额分别为83.73万元、1377.37万元和4595.32万元,主要为境外客户指定第三方付款;

③个人卡代收代付: 利用第三方公司转账至员工个人卡,并通过个人卡支付员工薪酬及无票费用,2019 年、2020年金额分别为267.40元、68.47万元;

④资金拆借: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存在占用公司资金的情形,累计金额4194.14万元。其中,2019年、2020年,公司分别合计向元丰投资提供借款1983.14万元、2211.00万元,分别合计向吴学军提供借款357.99万元、50.02万元。资金流向包括向峰峰零部件厂、山东泰汽偿还借款,向雄姿仓储、广恒汽车、皓德车桥借款,以及向吴学军控制的其他企业提供借款等。截至2020年12月30日,全部借款才偿还完毕。

上述借款交易纷乱庞杂,而监管层也曾在问询函中连续质疑公司“拆借资金是否流向客户、供应商,是否存在体外资金循环的情况”、“借款交易的商业合理性”、“资金流向方是否与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关键岗位人员等存在其他利益往来”等。

众所周知,内部控制度健全有效是重要的上市条件, 元丰电控 上述诸多财务内部控制不规范事项,也为其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增添了不少难以确定因素。

综上所述,元丰电控当前主要的问题在于成长稳定性不足以及牵扯繁杂的关联交易,而其多项羸弱的财务指标和不规范的内控问题则如同一条条“致命的引线”,随时都有可能“引爆”公司“成长性不足和关联交易”这颗“地雷”。

声明:

以上数据来自公开资料,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作投资建议!

华声财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司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