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沉迷于手机不仅仅是一种现象,更是伴随互联网急速发展出现的的时代性、社会性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去思考、共同解决。
最近,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发布的《农村留守儿童手机沉迷问题调查与对策建议》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项调研面向河南、湖北、湖南三省九县中小学生家长开展,结果显示,玩手机时间过长、接触手机低龄化等现象普遍出现在留守儿童群体当中。
(相关资料图)
留守儿童对手机的迷恋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 在互联网全天候蚕食着人们注意力的今天,手机等电子产品对于各类人群都产生了深度影响。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表示,“不只留守儿童,手机沉迷对全社会人群来说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而留守儿童为何会在手机里“陷”得更深,既反映出社会的共性问题,也凸显了群体的特殊性。
在媒体报道中,我们看到被手机“绑架”的农村留守老人,也正在对手机产生过度依赖,有老人“切菜时因为看手机不小心伤到手,有时刷到深夜一两点不睡觉,一月网购七八千”,而城市的儿童群体和成人群体中的案例更是广泛。 在石川结贵的《手机废人》一书就提到,“被手机无孔不入渗透的生活背后,是个体失去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权,这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需要警惕的。”但是也应看到,成年人包括老年人还有工作或家务,真正沉迷在手机上的时间比例相对较少,而且大部分已经拥有成熟三观的成年人,对互联网铺天盖地的内容能作出基本的分辨和筛选。对于城市儿童来说,学校在课外时间设置了丰富的课余活动,父母对监护责任相对更上心,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孩子被手机“吞噬”情况的发生。
农村留守儿童相对欠缺监管,加之缺乏父母陪伴关爱和完整家庭环境,更容易性格孤僻、缺乏安全感,看待外界人和事的态度也更加偏激。 此外,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学习环境相对自由,几乎没有课外培训班,乡村小学也没有太多“家校共育”,孩子放了学就完全脱离了老师,周末加上寒暑假很长的课余时间都处于无人管束状态,玩手机便成为他们消磨时间的主要方式。
儿童对虚拟世界的沉迷,既是对父母关怀缺位的消极表达和应对方式,也是在封闭的自我世界中对快乐和满足感的索取。 《南方周末》在报道中指出,留守儿童在去学校化、去家族化、去主流价值观之后,唯一的信息来源就是互联网,越是极端、情绪化、道德化、非主流的内容可能越会对未成年人造成冲击。因此,留守儿童沉迷手机,危害程度远远大于成年人、老年人和城市儿童。
未成年人的自尊心以及攀比、急于博取认同感等种种心理因素,也是留守儿童沉迷于手机的重要原因。 有老师表示,现在学校“学霸的地位已经不如游戏大神了”,游戏中等级高的同学更容易受到同学的追捧和崇拜。“玩手机”在当下的留守儿童中成为一种新潮流,他们更有意愿通过玩手机、打游戏等活动营造群体间的共同语言,让自己更加合群。
另外,留守儿童的监护者多半是老人,隔代管束力有限。 一项调查显示,我国隔代监护家庭中,照顾留守儿童的祖父母的平均年龄为59.2岁,年长的他们不仅要负担家务或者田间劳动,有时甚至自身也需要被看护。更何况,很多时候老人们意识不到沉迷手机的危害,缺乏引导孩子科学合理使用手机的能力,甚至把手机当作“电子保姆”来吸引孩子注意力。老一辈常见溺爱情况,当孙辈沉迷手机时,爷爷奶奶更多时候会妥协或纵容。留守儿童过早拥有支配手机的权力,沉迷手机的问题越发突出。
如何拯救被手机“吞噬”的留守儿童? 《中国教育报》表示,关爱留守儿童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把掉进手机里的留守儿童“捞上来”需要政府主导下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
既然生活单调、情感缺失是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的内在原因,那在亲情层面,父母即使无法陪在孩子身边,也需要增加对孩子表达爱和关心的频次,多多问询孩子的生活、学业、思想,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更多来自家庭温暖,弥补情感的缺失。 其次是陪伴在留守儿童身边的祖辈需要改变观念,加强对孙辈的科学管教,控制儿童手机娱乐的时间。当然,如果父母和祖辈能放下手机,以身作则,更多投入到学习和其他爱好中,用更多形式陪伴子女,无疑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从学校来说,中小学校要夯实育人主阵地作用,不仅要在校内做好手机管理,也要将手机管理工作延伸至课外,主动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多多“占据”留守儿童的课余时间。 除了增设一些素质教育课程,还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天然场域,将青少年的游乐空间拓展到广阔天地,让留守儿童放学后“有伴可玩,有地可玩”,在同辈间找到除了手机之外的共同爱好和共同语言,开发有利于身心发展的集体活动,让留守儿童在健康的娱乐中找到意义感和成就感。
供给端的责任意识也需进一步加强,互联网产品的制度设计和内容审核要更严格。 目前,主要短视频平台都推出了“青少年模式”,网络游戏平台也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防沉迷监管制度在不断完善。但现实中,青少年仍然能够通过冒用家长身份甚至租用账号等手段避开限制。对此,不仅要进一步强化防沉迷的技术防线,也要打击账号租卖等严重破坏游戏实名制和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的黑灰产业,让保护机制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
宏观上,政府应在政策和法律层面进一步强化互联网企业的内容审核责任,强化对所有游戏、短视频平台的监管,统一面向未成年人防沉迷的管理标准,堵住可能出现的漏洞。 同时,要加大财政的对口扶持力度,协调多元力量,联合妇联、共青团、社区、社会组织等主体,共同干预留守儿童手机沉迷问题。
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高铁航班四通八达,这些固然代表着“中国速度”,但平凡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却更能体现“中国温度”。晨光照耀下的孩子们,不管留守与否,也无论城乡,都没有任何理由被忽视。留守儿童沉迷手机不仅仅是一种现象,更是伴随互联网急速发展出现的时代性、社会性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去思考、共同解决。
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 作者:人民数据研究院研究员 甘怡淳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