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5月25日讯(记者 陈美)私募“产能”正加速出清。 中基协数据显示,距离本月底仅剩下一周不到,但尚无一家私募基金完成登记备案。
《科创板日报》记者看到, 最新一批次私募基金的登记备案截至时间是5月4日,但多为证券私募基金。同时,在5月还有7家私募基金因未按清单提交,致办理状态处于搁置状态。
(相关资料图)
一位股权私募基金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私募基金备案的减少,与私募基金新规有关。 据悉,该新规将对出资人实行穿透式管理,并于5月1日起施行。
5月尚无1家私募基金完成登记备案
自5月1日实施新规后,截至目前,尚无一家私募基金完成备案。在中基协公示系统中, 记者看到,只有2家私募基金为已反馈状态,其余私募基金则是已提交或者未按清单提交状态。
5月私募基金备案的趋冷,与前两年形成鲜明对比。 数据显示,2021年和2022年5月,完成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的分别为71家和54家。而在新增备案空白的今年5月,一共有13家私募基金首次提交备案登记,另有67家私募基金完成注销。
对此,上述私募股权人士告诉记者,《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申请材料清单(2023年修订)》的发布,影响了私募基金备案的节奏。 “穿透后,对私募基金管理人实缴出资比例或实缴金额提出了要求,并且对SPV出资的,要求提供验资报告或银行回单。 不过,这份新规主要针对证券私募基金,对私募股权基金影响还好。”
但现实中,一级市场融资也同步趋冷。 一位FA行业人士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今年不光是私募基金遇冷,与私募基金高度捆绑的FA也遇到困难。 “过去大的FA机构,比如以太、君义、方创等好像今年都没什么‘人气’,光看国内某大FA就知道,今年只成交8单,去年是30单,2021年为60单。”
据该FA行业人士透露,今年FA行业可能将是大浪淘沙的一年。 “很多人都只是拿基本工资,绩效完全没有,日子特别不好过。”他提到。
国内某大型FA机构发布的一季度冷暖报告显示, 今年一季度一级市场交易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0%。 ”退出方面,受科创板上市趋严影响,中企上市数量也有所减少,这直接影响到投资机构的出手。”此外,行业中超大项目的案子陆续减少。“今年市场上少有大额融资的消息发布,反映在融资金额上,一季度3亿美元融资额以上交易只有12笔,相比去年同期的17笔,下滑29%。而1-3亿美元的案子更是从去年同期的55笔下滑到今年一季度的17笔。”
募资难,小型私募基金消失在市场中
无论是成交单数,还是融资金额,与去年同比相比都不尽如人意。为投资机构提供融资服务的一位FA人士说,“目前,投资机构肯定是过剩了。”
投资机构过剩的背后,实则是一场残酷的优胜劣汰考验。南方一位投资人告诉记者,不仅是今年,过去无回报、无新资金、无新投资的“僵尸”基金规模总体上已达到万亿元。 这些基金普遍处于一期项目还没有退出,二期又募资困难的情况。
“今年情况更是如此。以前美元基金盛行时,无论是大型机构还是中小机构都会有美元募资。但随着美元LP的退潮,今年私募股权基金大都得向人民币基金看齐。而人民币基金又多会选择行业头部机构,因为他们有管理规模和优势企业资源,这让很多中小机构无缘人民币基金。”
“由于大型机构的企业资源优势,成熟公司方便落地;而中小机构投资能力还在验证中,也没有代表性投资案例,进一步加剧中小机构在募资中处于被动状态。”该位投资人士谈到,但 即便是头部机构,在募集人民币基金时也是要配合当地政府战略, 前期做一些企业推介会,向当地政府证明自己投资的产业或者生态能够与地方战略协同,与LP达到较高匹配度,逐步取得国资母基金的信任。
另一位硬科技领域投资人则表示, 与人民币基金拥抱时,双方还要有相同的价值观。 “如果价值观不一样,那么捆绑在一起是一件很痛苦的事。GP与LP如果意见不合,很难走得长远,一方面对于LP来说,GP没有很好完成LP意愿;另一方面对GP而言,也将影响下一期基金的募集。”
在普遍募资难的背景情况中,《科创板日报》记者曾在朋友圈看到,有投资人感谢团队中的个人募资者,“一个月高净值个人募资近8000万,请问现在还有多少创投机构可以做到?”
洛克资本合伙人李音临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不是“僵尸”基金的私募股权基金,应该都有看得过眼的底层资产。 “LP选GP除了收益率,即DPI能不能快速回正,投资回报周期是不是特别快,有没有好的底层资产是重要砝码。”
“小型私募基金在市场中消失的背后,也是LP更加谨慎了。大家都希望再看清楚一点再下手,而这一‘清楚’既包括底层资产足够优质,也包含投资机构的寄往投资成果及投资能力。不过,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只能说大趋势如此,最终征服LP的,还是GP的眼光和投资能力。”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