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热消息:硬核科普!5位科学家分享探日探火等最新突破

2022-09-20 21:29:50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9/20 20:56:22
选择字号:
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携手中国航天庆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30周年
硬核科普!5位科学家分享探日探火等最新突破

 

9月19日,2022全国科技活动周轮值主场活动“科学向未来”——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为庆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30周年,活动聚焦“大航天”。

当晚,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总设计师兼副总指挥及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赵坚、月球及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中科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及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应邀演讲。

从“探日”“探月”工程突破,到“黑洞”“暗物质”天体现象,从“祝融号”探测器到“羲和”“慧眼”卫星等大国重器,5位科学家系统展示了我国航天重大工程和天文观测两大领域的前沿进展,并以自身成长经历勉励青少年放眼太空,为建设航天强国奉献力量。

从“探日”到“探火”,中国“大航天”的大成就

自去年10月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发射至今,仅一年时间其探测成果就创下了5个国际“首次”。会上,国家“高分”专项工程总师赵坚向青少年系统讲解了探日工程的价值和领先成果:太阳会影响地球气候和环境变化,探测了解太阳实时动态情况,对地球安全至关重要。

“‘羲和’这位摄影大师,首次实现了在太空给太阳做‘CT扫描’,科学家可以通过扫描到的光谱信息,分析太阳爆发的前兆特征、能量释放和传输过程等。”赵坚介绍说。

“百尺箭,万钧弓。云霄欲上第五重。”两年前,月球及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在执行“天问一号”发射任务时,作了一首词。在今年的科学小会上,贾阳以这首词开启演说,讲述“祝融号”火星车着陆火星,一路向南的“探火”故事。

在分享“祝融号”的印章“额头”“中”字车辙等独特符号的设计巧思中,贾阳引导青少年体悟中国五千年文明智慧。近期,他还在参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腾讯发起的“全国青少年编程与人工智能计划”,带领青少年在虚拟仿真环境中“探索火星”。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分享了天文观测的“暗物质探测时代”:“目前人类在太空已发现的物质仅占宇宙总质量的5%,一直‘隐身’的暗物质占比超过四分之一。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今,人类发现的只有暗物质的‘蛛丝马迹’。”

他介绍说,我国“悟空号”卫星已开展近7年的探测,是目前全球观测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空间高能粒子探测器。2017年以来,“悟空号”在电子、质子和氦核宇宙线测量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现在,它处于二次延寿运行阶段,仍保持着良好的探测状态,继续揭秘宇宙中的暗物质。

今年5月12日,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与全球多地同时发布了首张银心黑洞的照片。这个距离地球最近的超大质量黑洞,与三年前人类发现的首个黑洞——M87中央黑洞,拍出的照片都是“甜甜圈”的样子。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解密了原因,“观测黑洞需要依赖它周围的发光气体,而这些气体发出的光线被黑洞自身强大的引力所弯曲,就会呈现出一个明亮的环状结构。”他向青少年介绍道,“基于这两张照片,科学家可以进一步研究两个黑洞的异同之处,帮助我们揭开星系形成和演化的奥秘。”

“宇宙中哪些地方最有可能发出外星人信号?”“最美的星云长什么样?”面对孩子们一声声“天问”, 中科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及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介绍了“慧眼”卫星多项突破性成果:包括确认首个与快速射电暴相关联的X射线暴、来自银河系内的磁星等,“这是人类首次确认快速射电暴的起源天体”。

对于未来极端宇宙的探测,张双南向青少年分享了正在推进的大型国际合作“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空间天文台以及“全变源追踪猎人星座”(CATCH)计划。他介绍说:“基于AI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算法,科学家和腾讯工程师正在训练AI智能学习观测天文现象,未来它将辅助我们管理上百个天文卫星所组成的‘卫星星座’,以捕捉更多天文现象。”

中国青少年对中国航天“最感兴趣”

2021年12月,腾讯联合《科学》杂志发起第四份年度《青少年科学看点榜单》评选活动,与科普合作伙伴上海科技馆共同邀请全国青少年了解天文地学、生命科学、数学物理、化学新材料四大领域中20项年度前沿科学突破,341万青少年票选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科学项目。《科学》杂志新闻主编蒂姆?阿彭策尔通过视频揭晓并解读了青少年最感兴趣的十大入选话题,其中“中国空间站”高居榜首。

在中国空间站即将完成在轨建造之际,由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办公室指导,科学小会联合腾讯地图独家上线“中国空间站轨迹地图”,以互动创意吸引公众关注并了解我国航天发展的征程。用户只要在腾讯地图App搜索“空间站”,即可查看中国空间站轨迹,寻找那颗最亮的“中国星”。

活动中,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办公室主任孟华表示,从1970年《东方红》乐曲响彻寰宇,到前两天“嫦娥石”最新科学成果发布,中国航天人用“中国式”浪漫,在星汉之间写下“宇宙级”史诗。她认为,中国航天特有的奋斗历程、科学精神,是科普知识的天然富矿,希望更多青少年主动了解科学之奇、科技之美。

据了解,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致力于为青少年创造“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信念、参与科学实践”的成长环境。在历届科学小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首席科学家潘永信、“嫦娥之父”欧阳自远、清华生科院院长王宏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等25位科学家、科普学者,为青少年解读宇宙探测、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前沿科学领域的奥秘,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引导青少年以科学探索为新时尚。四年来,已有4000多万青少年通过线上线下参会与科学家“面对面”。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script src="/html/js/share.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打印  发E-mail给: 
    
 

9月19日,2022全国科技活动周轮值主场活动“科学向未来”——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为庆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30周年,活动聚焦“大航天”。


【资料图】

当晚,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总设计师兼副总指挥及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赵坚、月球及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中科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及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应邀演讲。

从“探日”“探月”工程突破,到“黑洞”“暗物质”天体现象,从“祝融号”探测器到“羲和”“慧眼”卫星等大国重器,5位科学家系统展示了我国航天重大工程和天文观测两大领域的前沿进展,并以自身成长经历勉励青少年放眼太空,为建设航天强国奉献力量。

从“探日”到“探火”,中国“大航天”的大成就

自去年10月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发射至今,仅一年时间其探测成果就创下了5个国际“首次”。会上,国家“高分”专项工程总师赵坚向青少年系统讲解了探日工程的价值和领先成果:太阳会影响地球气候和环境变化,探测了解太阳实时动态情况,对地球安全至关重要。

“‘羲和’这位摄影大师,首次实现了在太空给太阳做‘CT扫描’,科学家可以通过扫描到的光谱信息,分析太阳爆发的前兆特征、能量释放和传输过程等。”赵坚介绍说。

“百尺箭,万钧弓。云霄欲上第五重。”两年前,月球及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在执行“天问一号”发射任务时,作了一首词。在今年的科学小会上,贾阳以这首词开启演说,讲述“祝融号”火星车着陆火星,一路向南的“探火”故事。

在分享“祝融号”的印章“额头”“中”字车辙等独特符号的设计巧思中,贾阳引导青少年体悟中国五千年文明智慧。近期,他还在参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腾讯发起的“全国青少年编程与人工智能计划”,带领青少年在虚拟仿真环境中“探索火星”。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分享了天文观测的“暗物质探测时代”:“目前人类在太空已发现的物质仅占宇宙总质量的5%,一直‘隐身’的暗物质占比超过四分之一。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今,人类发现的只有暗物质的‘蛛丝马迹’。”

他介绍说,我国“悟空号”卫星已开展近7年的探测,是目前全球观测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空间高能粒子探测器。2017年以来,“悟空号”在电子、质子和氦核宇宙线测量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现在,它处于二次延寿运行阶段,仍保持着良好的探测状态,继续揭秘宇宙中的暗物质。

今年5月12日,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与全球多地同时发布了首张银心黑洞的照片。这个距离地球最近的超大质量黑洞,与三年前人类发现的首个黑洞——M87中央黑洞,拍出的照片都是“甜甜圈”的样子。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解密了原因,“观测黑洞需要依赖它周围的发光气体,而这些气体发出的光线被黑洞自身强大的引力所弯曲,就会呈现出一个明亮的环状结构。”他向青少年介绍道,“基于这两张照片,科学家可以进一步研究两个黑洞的异同之处,帮助我们揭开星系形成和演化的奥秘。”

“宇宙中哪些地方最有可能发出外星人信号?”“最美的星云长什么样?”面对孩子们一声声“天问”, 中科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及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介绍了“慧眼”卫星多项突破性成果:包括确认首个与快速射电暴相关联的X射线暴、来自银河系内的磁星等,“这是人类首次确认快速射电暴的起源天体”。

对于未来极端宇宙的探测,张双南向青少年分享了正在推进的大型国际合作“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空间天文台以及“全变源追踪猎人星座”(CATCH)计划。他介绍说:“基于AI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算法,科学家和腾讯工程师正在训练AI智能学习观测天文现象,未来它将辅助我们管理上百个天文卫星所组成的‘卫星星座’,以捕捉更多天文现象。”

中国青少年对中国航天“最感兴趣”

2021年12月,腾讯联合《科学》杂志发起第四份年度《青少年科学看点榜单》评选活动,与科普合作伙伴上海科技馆共同邀请全国青少年了解天文地学、生命科学、数学物理、化学新材料四大领域中20项年度前沿科学突破,341万青少年票选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科学项目。《科学》杂志新闻主编蒂姆?阿彭策尔通过视频揭晓并解读了青少年最感兴趣的十大入选话题,其中“中国空间站”高居榜首。

在中国空间站即将完成在轨建造之际,由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办公室指导,科学小会联合腾讯地图独家上线“中国空间站轨迹地图”,以互动创意吸引公众关注并了解我国航天发展的征程。用户只要在腾讯地图App搜索“空间站”,即可查看中国空间站轨迹,寻找那颗最亮的“中国星”。

活动中,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办公室主任孟华表示,从1970年《东方红》乐曲响彻寰宇,到前两天“嫦娥石”最新科学成果发布,中国航天人用“中国式”浪漫,在星汉之间写下“宇宙级”史诗。她认为,中国航天特有的奋斗历程、科学精神,是科普知识的天然富矿,希望更多青少年主动了解科学之奇、科技之美。

据了解,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致力于为青少年创造“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信念、参与科学实践”的成长环境。在历届科学小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首席科学家潘永信、“嫦娥之父”欧阳自远、清华生科院院长王宏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等25位科学家、科普学者,为青少年解读宇宙探测、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前沿科学领域的奥秘,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引导青少年以科学探索为新时尚。四年来,已有4000多万青少年通过线上线下参会与科学家“面对面”。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