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间,越来越多的线下临期折扣超市出现在南京市民面前。因为临近有效期限,一些原本价格较高的食品会被卖家以“白菜价”“骨折价”售卖,从而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网络上更是盛传,南京90后小伙开了5家临期食品专卖店,年入1500万。
一家运营良好的临期食品店,比起传统的社区超市、便利店,是否更赚钱?而想要“薅羊毛”的年轻人,又真能通过临期食品,实现自己的“零食自由”吗?
临期食品超市里顾客多多
临期食品,是指那些即将到达食品有效期,但仍处于保质期内的食品。通常来说,保质期一年以上的食品,有效期到期前45天为临期;保质期少于15天的,到期前1-4天为临期。2020年开始,南京街头相继冒出几十家线下临期折扣超市。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水平方的好特卖超市。超过500平方米的空间内,各类食品和日用品琳琅满目,“好物自由、心动底价”的标语随处可见。记者注意到,该超市的售价确实具有优势:格力高百奇榛子脆饼干(48克)通常正价在14元左右,这里卖6.9元,不过有效期截至今年12月; 一盒皇族牌和风麻薯正常售价为20元左右,该超市仅卖8.8元,保质期到今年11月25日;好丽友香脆海苔(27克)电商平台售价为14.5元,这里卖7.8元,有效期到今年11月14日。
当时并非购物高峰时段,但店里有不少年轻人穿梭其中。因多数商品价格在10元以下,不少人买了一大堆。20多岁的市民小王笑言, “不少零食都在涨价,这里的折扣这么大,怎能不动心?”除了入驻大型商场、繁荣商圈,临期折扣超市还“贴心”开在了社区旁。在位于来凤街的小象生活折扣店里,“全场一折起”“四舍五入等于白送”的广告语让人双眼放光。比如某保质期为24天的品牌果粒酸牛奶,离有效期限还有10天,市场价为9.9元,这里会员价低至6.3元。某品牌坚果明年1月5日到期,市场价为139元,这里会员价为79.9元。该折扣店工作人员透露,来光顾的主要是周边社区的年轻人,“今年中秋,也有些小型公司到这扫货作为公司福利,买了一大堆,还不到一千元。”卖临期食品是赚钱的好生意?尽管商品售价一般低于传统超市,临期食品销售的利润却并不低。对于店内销售的产品基本为市场普遍售价的2折至6折,好特卖内部人士解释,“价格低,除了临期,我们与厂家直接合作,掌握了一手货源。”作为临期食品的供应商,江苏好食期食品经营有限公司(下称“好食期”)负责人姜福建向记者透露,如果临期食品超市能够从厂家处以出厂价的5折拿货,考虑到零售价比出厂价又有一定的价格空间,实际的商品进货价能达到市场售价的1-3折。“每个店的租金等成本不同,但综合测算,行业净利润要在三成以上。” 有自媒体报道,南京一名90后小伙开了5家卖临期食品的实体店,每家超市的规模都在150平方米左右。他每天仅在上班族上下班的高峰期开卖两个小时,由于店里每天人山人海,一个月下来,5家店的收入为150万,一年收入超过1500万!不过,记者四处寻访,并未能锁定这位年轻人,姜福建推测,“只要生意好,这个行业利润可观,是有可能实现‘造富神话’的,但这个1500万应该是销售额。”记者了解,小象生活折扣店也是以供应商的身份进入临期折扣行业,去年10月创立,以南京为起点,目前在南京的门店已经超过30家。联合创始人侯毅告诉记者,南京折扣店基本“开一家盈利一家”,单家市区门店的月销售最高能到60万,偏远门店24万左右。无疑,临期食品已经站在创业风口。记者以“临期食品”为关键词在天眼查查询发现,目前我国共有相关企业243家,其中116家为今年成立。具体到江苏,年内成立的有10家,南京有2家。大牌临期食品或为吸流“噱头”艾瑞咨询在2021年1月曾发布《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元。即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也会突破 300亿元。随着临期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有别于大型超市的临期货架、传统的夫妻店,临期食品特卖店正以品牌化、连锁化的形式迅速进化。不过,目前各品牌的区域性比较强,整个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一退休教授对记者直言,只要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在有效期限前,临期食品在安全性方面没有问题。不过,随着时间推移,食品在风味口感方面会有一些下降。此外,食品并非全部无菌,菌落总数则相应增加。有淘货达人表示,这类超市最先被拿空的往往是大牌临期食品,它们用来“引流”,即通过极具性价比的折扣将消费者吸引到店后,再引导消费者购买其他毛利更高、折扣力度一般的食品。这意味着,如果消费者不仔细挑选,极有可能成为“小白鼠”。记者曾在一家折扣超市发现一款藤椒花生,生产日期为2020年11月2日,保质期为10个月,已过期。对此,店员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忘记换货了。”侯毅并不讳言,“尽管各家公司都有品控,但临期食品的质检难度肯定要高于正常食品”。在他看来,临期食品仅是品牌引流的切入点,这种模式仅是消费市场的补充而非主流。因此,公司正在悄悄谋变,目前门店售卖的八成以上商品并非临期食品,店里逐渐向借助品牌优势降低成本、售卖低毛利、以量取胜的“硬折扣”方向发展。(江芬芬)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