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 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资料图】
记者 梁相宜
2023年全国两会开幕,作为二十大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两会,如何为今年经济规划前景引发市场关注。经济增长目标怎么定?赤字率怎么定?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表述是否与前两年有差别?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比起上一次会议提到20多次经济的“稳”,总结今年,或将是全力拼经济的“拼”。
何谓经济的“整体好转”?有没有一个相应的衡量指标?扩内需的抓手有哪些?2023年财政和货币政策中,谁会扮演更重要角色?财政政策力度是否会超过过去的一年?今年精准滴灌的结构性货币政策会更多吗?在经过一波调整和去年年底的政策发力之后,如何看待今年房地产的发展?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专访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王军。
王军的主要观点:
整体好转意味着经济至少回升到潜在增长率水平
经济增长目标要稳预期提信心
扩内需抓手聚焦在如何扩大消费需求
稳定房市和繁荣资本市场有助于促消费
保持必要财政支出力度同时确保风险可控
财政政策应精准发力以确保有效
三方面防范化解地方债风险
精准滴灌的结构性工具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经济复苏一波三折 总量货币政策工具不能缺席
租购并举仍不平衡 租赁市场仍是短板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应加快推进
整体好转意味着经济至少回升到潜在增长率水平
第一财经:王总好,感谢接受我们的专访,我们都知道这次两会是二十大以后的第一次两会,也新冠疫情基本结束后的第一次两会。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当中提到了,今年的经济重点工作是突出稳增长、稳就业和稳物价的工作,同时推动经济的整体的好转,所谓的整体好转有没有一个具体的衡量标准?比如说要回到疫情之前?
王军:从我个人理解,我觉得整体好转起码是这样来理解,就是对于过去某一个固定的期间,你的经济增速要有一个明显的改善或者说提高。比如说我理解改善或提高,起码可以有从高到低可以有这么几个标准。如果是一个偏高的标准,那么你要回到疫情前三年的一个平均增速,也就是19年到17年大概是6.6%;如果是一个一般的标准,那么起码要回到疫情前一年2019年,那一年是6.1%;如果是再往放低一点正常的标准的话,应该是恢复到我们说的潜在经济增速这样一个水平。
那么一般学术界有一个共识,就是说比如说十四五期间,我们的潜在增速的水平这个区间大致是在5%-6%,那么当然了你也可以有一个更低的或者偏低的这么一个标准,起码你要比疫情这三年的平均增速要高,过去三年大概是4.6%。也就是说实际上整体好转它也是有一个底线的,就是起码你要高于5%,应该才能够称得上是整体好转。高于5%,应该才能称得上是整体好转。
经济增长目标要稳预期提信心
第一财经:今年您觉得还会定一个具体的目标或者区间吗?比如说5%-5.5%?
王军:从1月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召开的两会所传递的信号,我们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应该说绝大多数省份都把自己新一年的目标定在5.5%-6.5%,特别是一些主要的经济大省更是这样。我们有理由去预判全国的两会也会给今年全国的经济增速确定一个目标的,和往年一样,以便给大家一个无论是各个地方还是各个经济主体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预期,引导大家力争上游,把经济尽快地搞好。
我个人倒是倾向于认为5.5%左右这种可能性是比较大的。有利于和比如说去年所确定的目标,以及我们当下十四五的目标以及更长远一些2035年的目标能够很好地衔接起来,既能够稳定大家的预期,也能够比较好的提振信心。
扩内需抓手聚焦在如何扩大消费需求
稳定房市和繁荣资本市场有助于促消费
第一财经:怎么来看今年要求的扩大内需,扩大内需的抓手您认为是什么?
王军:抓手我觉得可能今年都要更加聚焦在消费,怎么去更好的扩大我们的消费需求。那么具体到这块,我觉得可以有这么几个方面作为一个抓手,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说要创设新的财政直接转移支付给居民部门的这样的一些工具。特别是对于那些疫情受损的群体,特定的服务行业的从业者,以及中低收入的群体发放一些补贴,对于短期内稳定消费的基本面是有非常大直接的帮助的,这是一个抓手。
第二个还是要下大力气继续地稳定我们的房地产市场,迅速地扭转过去一两年房地产市场面临的这种颓势。稳定房地产市场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它对于扩大我们的消费也是有直接的帮助的。
第三个抓手我觉得要大力地繁荣我们的资本市场。那么我们看到从去年年底以来,资本市场应该说已经走出了一个比较明确的也比较喜人的这样一个行情,它不仅是一个融资的市场,它实际上也是一个财富积累和创造的一个市场。
保持必要财政支出力度同时确保风险可控
财政政策应精准发力以确保有效
第一财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当中还提出了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形成这种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尤其是我们看到财政政策,其实过去的这两三年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力度了,今年还需要有过去的力度吗?
王军:对于这两大政策来讲,我个人感觉财政政策恐怕发力的空间还是更大一些。面对整个全社会的资产负债表需要修复的时候,靠经济主体内生的动力来恢复,恐怕比较慢,还是财政要当仁不让地站出来,特别是中央财政。所以这块确实需要做很多。至于做什么怎么去做,我想中央的精神定调也非常明确,加力提效。
那么加力大家很好理解,就是我们要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的力度,扩张的这样力度,同时还有一个提效,中央还强调要确保财政的可持续性,要确保这个地方债务风险的可控。所以必须要两方面来看,一方面肯定是要加力,我们的赤字率也好,我们的地方专项债的规模也好,应该会在去年的基础上还是会有一个稳中还是略有提高,但是提高的幅度程度恐怕也不能有太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他还强调什么呢?必要的支出力度,财政的可持续以及风险的可控。
提效我个人感觉一方面你是要发挥财政的这种结构性的功效,比如说对小微企业,对因疫情受损比较大的这些中低收入群体,还有对一些特别需要扶持的,像绿色像科技创新,财政要加大支持的力度。还有一个像比如说我们现在非常重视产业的安全,发展和安全要统筹这些方面我觉得都是提效的一个很好的领域。
三方面防范化解地方债风险
第一财经:刚才你也提到了地方专项债,最近有关于地方专项债到底风险大不大,这个问题其实业内还是一直在讨论和关注的,您怎么来看这个问题?
王军:风险始终是存在的,但是我觉得还是在我们的财力也好,我们的发展的可控的范围之内,并没有达到失控的地步。
未来去怎么应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第一肯定还是要严肃我们的财政纪律,要遵循市场的规律,不控制你借贷的规模,那么你所有的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这是从分子这个角度。那么第二个从分母的角度还是要就像我们一开始讨论的,你要尽快的实现经济的整体好转,你要让我们的经济尽快恢复到潜在增速的区间,把分母做大,把蛋糕做大,同时还要把我们庞大的国有资产的存量要给它盘活,提高效率。这样的话才能够使得一方面分子受到一定的管控和收缩。
最后一个我觉得还是要通过改革来改变这样的一个问题。因为过去我们的驱动的逻辑实际上就是债务驱动,房地产驱动,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的收入。所以未来随着土地市场的这样的一个趋于平稳和带来的收入的减少,你必须要重构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和支出责任,在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支撑开始减弱的时候,你要为地方政府寻找到长期的稳定的饭票,或者说稳定的财源。这样三管齐下,我觉得才有可能使我们的债务化解或者债务可持续不酿成重大的系统性风险才奠定一个基础。
精准滴灌的结构性工具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第一财经:2月PMI数据大中小企业终于很多个月之后重新回到了50%的荣枯分界线以上,所以怎么来看这个问题和过去这一两年的宏观政策的精准滴灌有关吗?尤其是对于货币政策来说,今年货币政策会不会有更多的精准滴灌的结构性政策的实施?
王军:确实你说的数据我也注意到了,而且从大中小三个企业的 PMI的回升的幅度,小企业回升的幅度也是最大的,应该说这个是和过去几年,我们金融主管部门一直坚持金融的这种结构性工具的充分发挥,强调这种精准强调滴灌是分不开的,应该说从数据上也体现比较明显。
那么今年对于货币政策的定位,中央也是非常明确4个字:精准有力。我们看到精准在前面,因为当前中国经济的问题既有需求不足的问题,同时结构性的问题也是非常多。所以说央行在这种情况下,发挥结构性工具的功效,恐怕是一种非常现实,也是非常有效的举措。
所以从过去几年,无论是小微企业,还是我们绿色低碳,以及我们其他一些薄弱环节,像三农这种平稳的发展,应该说都是得到了我们政策的支持的一个很好的体现。当然了未来我们说除了这些结构性的工具之外,总量的工具包括价格性的工具也不会缺席,必要的时候像降准降息应该说也都会继续的会出台,但是当然有个主次之分,有个从属之分。我觉得确实结构性的工具,确实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今后还是应当继续的坚持 。
经济复苏一波三折 总量货币政策工具不能缺席
第一财经:今年至少从现在来看,业内都预计国内的经济处于一个比较好的回升状态,这种情况下像您刚才说的总量工具是不是跟我们2022年预期的时候,相对来说出现的频率会稍微少一点?
王军:也不能完全这样说。因为从一二月份经济恢复,虽然说整体数据还没出来,但是我们从一些高频数据可以看得出来,像几个比较主要大的板块,比如像房地产,可能有个边际的回暖,但是销售和投资的数据我们现在看不到,但是估计还没有那么快。
所以我们今年经济复苏,首先第一是个确定性的大概率事件,但是复苏的进程肯定不会一帆风顺,肯定是一波三折的,而且前期可能还是会比较弱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力度总量工具一定不会缺席,也不能够过早地考虑到未来的过热也好,比如说把恢复和扩大消费要放在首要的位置,什么时候消费真正的恢复了,我觉得我们才能够松一口气,现在我觉得还远远没有到那个时候。
租购并举仍不平衡 租赁市场仍是短板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应加快推进
第一财经:您刚才也谈到了房地产,我们看到房地产确实是近些年经历了一个比较低迷的状态,从去年的这一波调整到年底有一个比较大力度的房地产政策出台之后,您觉得今年房地产的趋势怎么样?未来房地产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王军:随着我们全国的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进入到高质量发展这个阶段,房地产行业也不可避免地由过去20多年的支柱行业,未来可能会逐渐成为一个正常的行业,首先第一,你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要从过去简单的开发的这样一个环节,要向整个产业全链条延伸,你要注重你的服务,提升你的增加值、附加值。这是一个我觉得行业的大的转变。
第二个租赁市场可能会迎来更大的发展。那么租购并举这个是党的十九大就提出来的,但是实际上我们知道经过这么多年发展,我们购发展的比较充分,但是租始终是一个不平衡不充分的,是一个明显的短板。所以我觉得租购并举租赁市场应该会迎来一个比较快速的发展。
第三个方面我觉得从更长远发展角度,就是房地产市场它的长效机制或者说一些基础的制度性建设也必须要加快的推进。事实上在5年前的党的十九大中央就明确提出,除了一直强调“房住不炒”之外,还提出了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和租购并举这样三句话,实际上就点明了未来住房市场制度建设的基本的核心。再加上还有一些基础性的制度建设,比如大家普遍呼吁的像住房的预售制,像土地的招拍挂制度,房地产税的制度等等,包括农村的一些土地制度,这些都面临着一个制度的变革和创新。所以我相信这几个方面都是房地产业未来转型的一个大方向。
第一财经:我们看到这几年两会数字经济也是各界关注的一个重要的议题,在您看来,中国的数字经济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短板是什么?中小企业如何能赶上这轮数字经济的浪潮来推进他们的发展?
王军:数字经济确实在中国迎来了最好的发展的阶段。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命题,因为全社会不仅小企业,大中型企业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怎么去让自己的产业让自己的企业更好的数字化?我觉得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个就是说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企业家要有主动的意识,第二个从组织变革上恐怕要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要求。
第三个方面就是企业要从自身的业务出发,真正的一个是问题导向,你的核心的痛点是什么?数字化手段能够为解决我的痛点问题带来哪些帮助,怎么去提高我的效率,降低我的成本,一定要有这种思维和逻辑。
最后一个就是我们企业的从业者员工也好,或者全社会的应该说都要提高自己的数字化的能力,提高你的数商,提高你适应数字化变革的所需要的各种的能力,要学习要与时俱进。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