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日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成功完成国内首批、山东首例自动抗磁共振(3.0TMRI)双腔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植入,标志着国际领先的自动抗磁共振双腔ICD在山东正式应用于临床,可为更多病患提供更优质服务。自动抗磁共振双腔ICD植入除具备自动放电对心脏进行除颤的功能外,还能识别磁共振环境,实现核磁模式和普通模式的自动转换。
据介绍,76岁的王女士已有2次心肌梗死史,进行过溶栓治疗及支架植入。2年前,她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曾有室速发作,进行电复律后转为窦律。最近,王女士再次出现胸闷不适,来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急诊,心电图检查提示室性心动过速,符合ICD植入指征。该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王守东团队决定为王女士安装自动抗磁共振双腔心律转复除颤器。手术全程1个多小时,术后王女士恢复良好。今后,打开全自动抗磁共振功能之后,她就可以在14天内的任意时间去做核磁共振检查,检查次数不限,除颤器会识别MRI环境,实现核磁模式和普通模式的自动转换。
猝死是人类最严重亦是最可怕的疾病,因有时发病后患者甚至无法留下一句话。WHO定义为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患者往往猝然而死,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他(她)的家人及朋友,都将始料不及。
我国每年有180万人死于猝死,平均每分钟有3—4人猝死,绝大部分的猝死患者根源于心脏,普及心肺复苏、AED除颤等救命方式,对于挽救生命意义重大。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九成发生在院外。因此,急救对于心脏性猝死非常重要,心脏性猝死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
ICD是一个可以监视心脏节律的小型植入设备,通常只有火柴盒大小。它就像给心脏装备了一个24小时的“贴身保镖”,一旦监测到室颤、心脏骤停,ICD就能自动放电,对心脏进行除颤,力挽狂澜。
ICD的适用人群有两类,一类是已经发生明确的心脏骤停事件,预防再次发作心脏骤停事件而去植入ICD,这在医学上叫二级预防。第二类是用于一级预防的病人,比如有严重的心脏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心脏骤停,但属于发生心脏骤停的高危人群,植入ICD可以防患于未然。一般来说,已经发生过心脏骤停事件、有过濒死体验的,对ICD植入的接受度会更高,但是一级预防同样重要。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