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扩规模
2月18日,在潜山市经汇油茶专业合作社基地内,一排排油茶树,织成一条条绿色地毯,裹着地势自然起伏,近看,工人们正忙着给油茶树松土除草、追施有机肥。
基地负责人张义祥介绍,春季管理对全年油茶丰收至关重要,春节后基地每天都有40余人从事春季生产工作。 “我们流转了黄铺镇古墩、鲍岭、桃铺等村6000余亩山场种植油茶,去年共收获油茶鲜果80万公斤,大家信心十足。”张义祥说。基地还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做工,主要从事栽植、除草、施肥、修剪、采摘等,累计发放劳务资金1300多万元;修建了水泥路及砂石道路50余公里,方便了周边村民出行。
潜山市早在2009年就把油茶特色产业列为全市六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成立油茶发展指挥部,实行一个产业、一名牵头领导、一个主抓部门、一套班子、一块资金的“五个一”推进机制。目前,全市油茶基地面积15.6万亩,建立油茶基地示范点20多处,油茶籽正常年份年产量900万公斤,年产值2亿多元。漫山遍野的油茶树成为当地百姓致富的 “金疙瘩”。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是生态和经济型优良树种。安徽是全国油茶的主要产地之一,油茶产业发展总体态势较好。截至2021年底,全省油茶林基地约有240万亩,分布在江淮分水岭以南的10个市42个县,其中六安、安庆两市油茶林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近八成。
“去年油茶大丰收,我们采摘鲜果达15万公斤,毛收入30万元。 ”桐城市孔城镇陷泥村油茶基地负责人高晓泉笑呵呵地说。油茶种植3年后开始挂果,8年后进入盛产期,盛产期达50年以上,属于高效经济作物。孔城镇通过引导农户将分散的山地、林地进行合理流转,实行规模经营,在油茶种植示范户引领下,周边群众油茶种植积极性普遍提高,油茶种植面积已达7000多亩。该镇林业部门及时跟进,进行栽培、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指导。
近年来,我省结合国家林业产业发展及油茶产业政策,积极实施丰产示范基地建设及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目前全省近150万亩油茶林进入挂果期,50多万亩油茶林进入盛果期,油茶果产量、效益不断增加。
三产融合育品牌
日前,在安徽龙眠山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将茶果分拣、炼油,金灿灿的茶油不断从管道中流出。
该公司负责人袁凯告诉记者,作为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拥有先进的热榨、冷榨、精炼分装技术设备,原料日加工能力可达45吨;建设了科研基地,林业产业化创新中心联合实验室,与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合作开发功能性茶油和富锌茶油等,现有龙眠山茶油、芝麻油、菜籽油、大豆油等30多种产品。
“我们不断加大山茶油种植基地的投入,建立油茶省级标准化示范区,种植优质油茶6000多亩,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通过付租金、参股分红、务工等方式带动600多农户发展油茶。 ”袁凯说。
产业发展得好,全靠产业“链”得牢。我省通过油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了一批集良种繁育、丰产栽培、精深加工、产品研发于一体的油茶产业示范园;鼓励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立足资源优势,培植优势互补、分工明确、协同高效的上中下游产业,实现油茶就近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引导茶油加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联合科研院所开展油茶精深加工和剩余物综合利用等技术攻关,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支持油茶集中区域建设油茶公园,带动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我省积极开展知名品牌创建,打造“安徽茶油”区域公用品牌,增强油茶产业影响和市场竞争力,全省现有茶油注册商标30多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个(野岭)、安徽著名商标8个(包括野岭、华银、启航、龙眠山、金天柱、龙成山、黄山、徽山)。据2020年统计,全省油茶产业综合产值达45亿元。
舒城县是全国油茶发展重点县和全省油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县。截至2020年底,全县木本油料面积31.5万亩,其中油茶面积30.9万亩,薄壳山核桃种植面积5289亩,香榧560亩,油用牡丹260亩;2020年实际油茶籽产量1.5768万吨、茶油产量0.473万吨、产值4.73亿元,形成了集种苗培育、基地生产、产品加工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主要生产品牌有野岭、华银、舒花、舒岚山等。
“我们以大别山区丰富的油茶籽、茶叶籽为原料,进行茶油综合精深加工和研发,生产出油茶籽油、茶叶籽油、冷榨茶油、化妆品精油、油菜籽油、茶皂素和茶饼粕等十几种系列产品。 ”华银茶油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同铸说。
据了解,全省现有各类茶油加工企业60多家,年加工生产能力5万多吨,仓储能力13.5万吨;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15家,年生产能力4万吨,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
提质改造增效益
虽然我省油茶产业取得了长效发展,但总体上仍存在着种植基地质量不高、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防灾减灾能力脆弱、产业链供应链不完善、企业品牌影响力不强等问题。
早在2009年,我省就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油茶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7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出台《关于支持油茶产业扶贫的意见》,围绕基地建设、品牌打造、科技创新、融资服务等10个方面提出扶持措施。省财政对纳入新造油茶林给予每亩500元一次性奖补。鼓励各地从专项扶贫资金或整合涉农资金统筹安排油茶产业发展资金,对新造油茶林和油茶抚育经营、油茶低产林改造进行适当补助。另外,我省推出“皖林邮贷通”和“五绿兴林·劝耕贷”融资担保业务。按照“愿保尽保”的原则,积极引导油茶林经营主体参加森林保险,认真落实保费补贴政策。
2020年,省林业局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油茶等木本油料林丰产示范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在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重点建设油茶丰产示范基地,在江淮丘陵和皖北地区重点建设薄壳山核桃丰产示范基地。引导经营者充分利用木本油料林丰产示范基地的林下空间,适度开展适宜品种的农林作物和中药材种植、食用菌和药用菌培植、家禽养殖等,发展森林旅游康养,提高林地使用效率和收益。
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省将坚持问题导向,合力推动油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油茶产业帮扶成效,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注入动力。下一步将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区域特点,优化空间布局,引导油茶适生区充分利用宜林荒山荒地和农村“四旁四边”隙地,结合树种结构调整和低产低效林改造,积极拓展油茶林发展空间。在稳定现有种植规模的基础上,持续开展油茶林提质增效,加强现有林培育,有针对性地改造低产低效林,“十四五”期间计划实施油茶低产低效改造 30万亩,到2025年单位面积产量实现翻一番,加工业产值实现更大提升。(记者 汤超)
·经济快评·
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动能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新经济快速发展、方兴未艾,各地都在致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在“新”代表着生机、代表着未来的语境中,难免有人陷入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传统产业必然走向衰败,都是将要被淘汰的落后动能。近日,省政府主要领导在调研中指出: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发展方式,要改变把传统产业当作落后动能的错误认识。要充分认识;只要是通过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劳动力素质提升实现的增长,就是新动能,就能推动新发展。
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动能。这番论述厘清了新动能的本质特征,指明了对待传统产业的正确态度。传统产业同样可以拥有生机勃勃的未来。农业可谓是地球上最古老的产业,若是以“传统产业等于落后动能”的观点而论,农业已经垂垂老矣。但现实中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大有可为,绿色农产品广受欢迎,基于农业的绿色食品产业更是许多地方竞相发展的新兴产业。现代工业起源于纺织业,这个典型的传统产业,在引入智能化制造、应用先进纺织新材料的情况下,质量效益能得到明显提升,焕发出新活力。
既然现实经济中不存在落后产业,那么 “传统产业等于落后动能”的错误认识是如何产生的呢?毋庸讳言,部分传统产业集中布局的区域乃至部分企业的确存在落技术落后、管理方式陈旧、从业人员技能较低等问题。特别是某些传统产业受困于旧的发展模式和惯性思维,技术革新、转型升级的步伐较慢,跟不上产业变革的大潮,产能过剩比较突出,竞争优势不断弱化乃至丧失。这当中的深刻警示在于,要改变对传统产业的刻板印象和错误认识,不能仅停留在思想认识层面,更要加快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的步伐,将新动能注入传统产业。
就安徽而言,农业是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关乎皖北振兴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要积极推动市场导向的科技研发,促进农业技术、产业、业态和模式创新,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等新型化的传统产业,不断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钢铁、有色技术等产业是我省起家产业,长期以来贡献了大量工业利润,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安徽必须端牢的“饭碗”。要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用,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投入,用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手段对上述产业进行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不断扩大优质产品供给,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实现传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汪国梁)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