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美好的词汇,也是一个容易让人迷失的词汇,同样也是一个让部分人感到反感的词汇。
创新的美好之处在于让很多追求梦想的人,通过创新达到了梦想的彼岸。没有什么感觉比实现梦想更爽的了吧?
可是偏偏有一些人在追求创新的路上迷失了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醒悟之后,方知自己所作的创新可能只是“伪创新”,这也是为什么自己努力“创新”之后没有取得成功的原因。
【资料图】
还有一大批人可能是听到了太多创新,但是却没有看到多少创新,就认为创新是一个非常虚的词,将那些经常把创新挂在嘴边的人当成骗子,反感的情绪就此产生。
为什么一个简简单单的“创新”,却能让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感觉呢?
最根本原因则是人们对于创新的理解是五花八门。有人认为创新是抄袭,有人认为创新是造型不同,还有人认为创新需要从头到尾都是新的。
为什么人们对于创新的理解有如此多的理解方式呢?
因为没有多少人愿意去被创新在百科上的解释。百科指出,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包括但不限于各种产品、方法、元素、路径、环境等等,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本来只有两个字,但是为了解释清楚,竟然用了如此多的文字来阐述。我个人感觉这个解释已经非常好,但是没有人能够记得住,因此,这个概念还是需要进行简化的。
什么是创新?我个人认为创新就是创造新的规则。
假设我们人类回归到最原始的猿猴阶段,这个社会对于我们而言就是没有规则的,我们完全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看上了别人的猎物,直接就可以抢过来。大家基本上就是你抢我的,我抢你的。如果冲突升级的话,可能会产生生命危险。
随着猿猴逐渐进化成人,人与人的交流就多了起来,为了保证各方的利益,大家就聚在一起创造了新的规则。大概意思就是,互相帮助,不要随便去抢别人的东西。
这是一种关系上的创新。就因为这种创新,人们彼此之间有了安全感,这也是人类快速繁衍的基础,同样也是人类打败其他动物,成为地球主宰的主要原因。
随着人类不断增多,人与人的交流更加密切,为了方便人们之间的交流,于是便发明了文字,这就是文化的创新。
由于不同地域的文化不同,也就形成不同的国家。国家的首领为了让自己的地盘更加稳定,也就会创造出一些新的规则,普通老百姓只能遵守。
国家与国家之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军事实力不同,尽管两国的文化不同,强国也会侵略弱国,再一次创造出新的规则,弱国只能遵守。
到了现代,战争的代价越来越大,国与国之间的博弈就变成了政治博弈和商业博弈。这里边一定会创造出新的政治规则和商业规则,即政治创新和商业创新。
因此,创新其实一直在发生着,主要看我们有没有敏锐的洞察力。
回到商业本身,商业创新就是指在商业领域创造新的规则。
举个例子,我们现在用100万开了一家店,每年能够赚到200万。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用自己的钱不断开出直营店,形成一定规模。可是当很多人都在开直营店的时候,我们决定换一种玩法,让想赚钱的人加盟我们,大家一起赚钱,走加盟模式。模式的改变就是商业规则的改变,我们不仅拥有了模式的独创性,还拥有了创造规则的能力。如果这个创新能够经受住市场的考验,那么就会有很多创业者按照我们创造的规则来做事。
假设我们是开店的,也跑通了一个商业模型,接下来准备采用加盟的模式来扩张规模,那么就会比较被动,因为我们在别人创造的规则之内做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如果想要创新,那么就要尝试解决加盟商可能遇到的难题。等我们拿出解决方案的时候,就是我们模式创新成功的时候,我们又创造了一个新的加盟规则。
换句话说,我们在创造新规则的时候,一定是解决了某些痛点,满足了一部分客户的需求,这也是创新成功的基础。
苹果公司到底有没有创新,一直是充满了争议的问题。对于消费者而言,苹果公司是毫无疑问的创新者,推出了颠覆消费者认知的产品。可是对于专业人士而言,苹果公司的所有技术都没有创新,因为全都是用了已经存在的技术和产品,它只是多种技术组装在了一起而已。
在我个人看来,苹果公司一定是有创新的。就算苹果是一家将多种技术组装在一起的公司,那么它也是第一个组装出来这种产品的公司。按照我对于创新的定义来看,苹果公司给智能机的发展创造了新的规则,后来者更愿意在苹果创造的规则里做事。诺基亚也曾是规则的创造者,可惜又成为新规则创造者的牺牲品。这就是商业创新,虽然残酷,但是相对公平。
这个时候,又有读者表示疑惑,请问阿里巴巴、腾讯、美团这些抄袭了国外企业的中国公司算不算创新呢?如果有创新,创新表现在哪里?如果没有创新,为什么可以成为万亿市值的企业呢?
很多人听到抄袭就会有不好的感觉,总感觉抄袭是一种比较耻辱的事情。实际上,如果只是商业方向的抄袭,而不是商业版权的抄袭,这样既不存在法律上的问题,也不存在道德上的问题。
我们以美团为例,它抄袭了团购鼻祖Groupon。但是团购并不是Groupon独家的专利,我们完全可以将这种方法复制到国内。Groupon创造了美国的商业新规则,美团则是创造了中国的商业新规则。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创新是存在一定的地理限制的。也许我们不是某个产品或者模式的首创,但是我们是首个在当地创造新规则的人,那么我们在当地就是一种创新,尽管这种创新是短暂的,但是它会为你赢得一定的时间窗口。
创业过程中,独有的时间窗口是比黄金还要珍贵的财富。
很明显,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等企业全都是抓住了时间窗口的企业,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本土化创新,就能成为本地的行业老大。
美团就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例子,在美团发现团购领域创新的机会时,有上千家企业也发现了,于是便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千团大战”。胜利之后,如果美团停留在功劳簿上,那么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幸运的是,美团有开发出了外卖这个万亿级的市场,这才有了如今的“美团帝国”。
说了这么多,到底该怎么进行商业创新?
商业创新其实是一个挺广泛的概念,其中包括:产品创新、模式创新、融资创新、渠道创新、组织架构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等。
如果我们只是进行了产品创新,那么就是局部创新。同理,如果我们能在三个及以上方面进行创新,那么就是全方位的创新。
一般来说,局部创新的威力是弱于全方位创新的,不过全方位创新的难度又比局部创新难度高。
如果我们想要提高成功率,那么就应该挑战高难度的创新,这样可以为我们争取到更大的时间窗口。当竞争对手都开始模仿我们的时候,我们已经拥有了较大的市场优势,成为了市场新的主宰者。
因此,创新的目的不是让我们多赚一点钱,而是成为行业规则的主导者。别的企业要么转型,要么按照我们的规则来做事。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做一个创新者?
很明显,假设一个创业者每天都在为企业具体的事物奔波忙碌,那么这家企业是很难进行创新的。因为创新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必须满足“见识”和“思考”两个要求。
见识是指一个人视野的开阔程度,包括:你到过的地方,看到的人,看到的风景以及看过的书等等。
只有我们不断在接触新鲜的事物,我们的认知体系才会更加丰满,也会有更多的想法迸发出来。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阿里巴巴、腾讯和美团等公司,如果这些公司的创始人一直待在国内,没有到外面看过,不知道其他国家正在发生什么事情,那么他们就可能没有如今的成就了。
因此,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去开阔自己的见识。如果我们现在没有太多的时间和金钱去出国考察,那么完全可以通过多读书的方法先增加一些见识。
我们的见识在开阔的过程中,脑子就会不由自主的思考。当思考有了结果,创新也就应运而生。
可是什么又是“思考”呢?
“思”就是在见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
为什么马斯克经常会有各种各样惊为天人的想法呢?比如说:修一条地下通道,不仅速度极快,而且可以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
这在普通人看来,简直是胡闹。就算有这样的技术,成本也会高很多,这会把马斯克搞破产的。
马斯克并不会这样认为,因为他的见识是足够的,肯定知道有这样的技术。既然有这样的技术,地下修快速通道的事情就不是异想天开。
“考”则是指考虑、考量。经过考量之后,就会拥有一套具体的落地方案。
有些创业者也有较大的见识,也经常会思考,可是为什么就是很难进行真正的创新呢?
原因大概率就是创业者在思考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有的创业者想要学习马斯克,既要“思”,又要“考”,可是我们的认知能力可能暂时还达不到这一种,于是总是在创新将要呼之欲出的时候,以公司没有足够的现金流为由,让这个想法流产了。
如果我们想要真正实施创新,那么最好可以将“思”与“考”的工作分开,让两个团队来做。有的创业者擅长“思”,那么在有了“思”之后,就要在公司物色能够考量之后可以落地的人选。如果公司内部没有可以胜任的人,那么完全可以从外部寻求这样的人才来帮助。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这是效率达到最高的方式。
可能我们在寻找专业的人来帮我们考量和落地的时候,会遇到薪资过高,公司暂时承受不了的情况,这又是另外一种情况。只要人才到位,创新能够落地,创业者一定会有很多方法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比如:用期权的方式留住人才。
同理,假设企业拥有很强的考量和落地能力,但是“思”的能力不足,那么也同样可以聘请专业的商业创新顾问,专门用来辅助企业的创新。
创新绝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事情。如果你没有准备好创造规则,那么你就要被竞争对手创造的规则来制约你!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颠覆式创新与新商业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业的世界里,没有被淘汰的行业,只有被颠覆出局的企业,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颠覆与重构”上。
一家公司或者一位老板,如果颠覆与重构能力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
请记住:没有创新力,哪有想象力;没有想象力,何来竞争力;要想破局突围,必须颠覆原有商业模式,重构新的商业模式!
热门